王蕊
博士 副研究员
15965719027
海南医学院
韩国汉阳大学 博士
海南医学院第七届民主同盟委员
海南省首批双百储备人才团队 核心成员
海南省高层次人才
硕士招生
  1. 生物医学工程学
  2. 生物医学材料
  3. 临床检验诊断学
  4. 分子靶向治疗试剂
  5. 纳米靶药


研究方向

设计构建小分子荧光探针用于检测内源性的信号分子、酶等。构建新型光敏、声敏平台,用于疾病的可激活多模式成像和精准治疗。

教育工作经历
有机化学 博士
韩国首尔市西大门区梨花女子大学2018.09 - 2022.02
学术成果

参与发表SCI收录论文12篇,相关成果发表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CS nano, Biomaterial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Analytical chemistry,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等SCI期刊。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科院一区论文4篇,最高IF 15.881。发表论文总引:200余次。专利发明4项(导师第一位)。

个人简介

科研进展及成绩

疾病,尤其是恶质性疾病具有高的死亡率、低的生存质量,成为实现健康中国道路上的绊脚石。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荧光成像技术凭借其非侵入性、操作简单、且能实现实时可视化成像的特点,成为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光学探针作为荧光成像的必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对待测标志物的选择性识别、长时间稳定的输出低背景荧光信号、诊断与治疗相结合的目的需要充分发挥化学、生物、药学、医学等学科的优势。除此之外,非侵入性的原位治疗,例如光治疗包含光动力治疗和光热治疗,声动力治疗等,对一些恶性的疾病尤其是肿瘤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疾病的可视化精准治疗,为多种恶质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精准的医疗数据和有效的治理效果,切实推动创新型医工结合在临床的实践。

主要从事荧光材料的构建、具有荧光性质的声敏剂以及光敏剂和声敏剂对疾病的精准靶向和治疗。

研究领域涉及:1)基于比率型近红外荧光分子用于协同检测衰老小鼠模型中单胺氧化酶和其导致的氧化应激的检测;2)纳米结构酞菁/白蛋白超分子自组装材料用于开型的荧光成像以及光动力免疫治疗;3)酞菁自组装材料用于多药耐药菌的光动力和光热治疗。

目前的研究工作针对成像过程中的高背景荧光信号以及单一成像结构只响应一种标志物无法与治疗相结合的难题,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高选择性、多用途、光性质稳定的荧光纳米材料。1)以七次甲基花菁作为荧光团,丙酰胺作为识别基团,三苯基鏻阳离子作为线粒体靶向基团,构建对单胺氧化酶和其导致的氧化应激均有响应的荧光探针,实现在衰老过程中监测单胺氧化酶含量的变化及其导致的氧化应激;2)以第二代光敏剂硅酞菁作为荧光母体和光敏剂,并在其骨架修饰吗啉结构构建酸响应荧光“开型”的光敏剂PcM。PcM与血液中最丰富的白蛋白发生超分子相互作用自组装成纳米材料,NanoPcM。该材料不仅能实现肿瘤的选择性的荧光“开型”成像,同时还能产生光动力免疫原性的治疗效果。与免疫治疗结合后,不仅能够抑制原位肿瘤,还能够抑制远位肿瘤的生长且抑制肺转移。3)在锌酞菁的母体结构中引入一个氨基基团,构建新的锌酞菁结构,并在水溶液中获得其自组装纳米结构,NanoPcN。该纳米结构能够同时具有光动力性质和光热性质,能够实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以及其多药耐药菌的杀伤。

其他能力:

1. 拥有扎实的有机合成基础,能够独立完成设计,合成和分离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并对结构的谱图进行分析。

2. 能够掌握各种吸收、荧光监测仪器,动态粒径散射仪,各型号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活体荧光成像仪的使用与维护。

3. 能够独立完成细胞培养,细胞疾病模型构建,生物组织成像,小鼠的解剖以及蛋白质印记等技术。

4. 能独立完成细菌的培养以及细菌相关实验。

5. 掌握各种文献检索能力,以及各种作图软件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

6. 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实行英文教学以及英语文章的撰写。